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这是对青年科技人员提出的殷切期望,必将激发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强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青年人才在更多岗位挑大梁、当主角。
聚才有策,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源动力。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在科技部首批启动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约80%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全身心投入、站“C位”展作为,可见,青年科技人才发展平台无比宽广。从飞天探索到太空安家,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航天科技跨越式发展的背后,是活力澎湃的青春力量所在。为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我们需要紧随新时代的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部署和要求,突破“卡脖子”的重大科学难题。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我们需要采用“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用人模式,采取措施支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包括科研项目、创业融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以及用好优惠政策,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如住房医疗、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以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动力,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吉林财经网
育才有方,推动青年科技人才驶入快车道。人才蔚起,国运方兴。青年科技人才就像一条富有活力的河流,而管理流速流向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才优势蓄积起来、人才素质提高上来、人才活力迸发出来。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达80%以上。时代呼唤青年,时代成就青年,既需要对青年科技人才要多支持、少干预,建立产育同频培养体系,统筹解决人才与教育、科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才能为党选好人才,让科技人才不断档,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扩大“朋友圈”;也需要“墩苗”厚土,也要修枝剪叶,以“真心”爱才、“诚心”留才,赋予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技术自主权和决策权,让更多科技人才胸怀“国之大者”,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的各条“河流”早日汇入科技强国的海洋。
用才有效,以科技强国引领现代化强国建设。常格不破,人才难得。青年科技人才每前进一步,都像是在过高山、攀险峰。不管是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最远程的量子通信;还是C919圆满完成载客首飞、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奔赴天宫……屡屡刷新纪录的重大成果,不断刻画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因此,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而言,更需要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需要没有后顾之忧的人才保障机制,最大程度发挥科技人才的潜力、能力。既要在集聚创新要素、深化创新协同、促进成果转化上下功夫,用科研实绩和创新成果说话,不断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也要引导青年人才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奋起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营造创新生态留人才、心无旁骛搞创新,让更多科技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才。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去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敢于知重负重,敢于攻坚克难,在伟大复兴的圆梦征程上挑大梁、当主角,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中,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