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国家邮政局发布数据显示,1—9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51.1亿件,同比增长13.6%;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18.9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2.6个,5G行业应用已融入67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前三季度,在线旅游服务和在线文娱销售额分别增长241.1%和94.9%,在线餐饮服务增长27.4%……2023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举措,多项第三季度数据近日发布。
1151.1亿、318.9万、9.4万、241.1%……数读中国,从数据中感受经济发展活力,已经体现出中国有足够强的韧性、更多的政策工具和坚实实力应对挑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前三季度“成绩单”日前出炉,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从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指标来看,中国经济无不呈现持续恢复向好势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有支撑。
政策暖意,点燃经济增长新活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又是当前形势下积极应对需求收缩、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亦是如此,正如刚刚结束的中秋国庆“双节”,8天假期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分别为71.3%、129.5%。数据的背后,既有各地党委、政府积极落实扩大国内需求政策,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推动消费市场有序恢复,供求关系逐步改善,促进消费持续回暖,也有基础货币投放增加、存贷款市场利率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等一批政策延续优化政策加持,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让经济结构更稳固,让经济各领域的增长点、增长极不断涌现。
业态迭代,赋能经济向好新趋势。短视频、直播、VR、AR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元宇宙强调的“临场感”“沉浸式体验”,也契合了数字化时代下文旅产业所追求的新模式。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8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3880万人,占网民整体的82%;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预计“十四五”时期,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乡村田园游、森林生态游、康养运动游、中医药康养游、周末近郊游等将成为新蓝海……消费不再只是单纯的交易行为,也不再停留于传统业态,而是有机融合了娱乐、社交、知识、文化等元素的复合场景。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因地制宜谋发展,也需在底层架构、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等方面加强布局,走好更优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继续为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注入强劲新动能。 台湾新闻网
创新领航,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在世界场景中逆势上扬,这是回稳复苏的印证,也是产业升级的足音,表现出提振信心的强韧性,离不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旧动能转换,这也是经济能够爬坡过坎的关键。刚刚闭幕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首次举办产业发展活动2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约80亿元。成都正式发布“科幻产业机会清单”,共释放出40个重大机遇,总投资额约为380亿元;再看广交会,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在内的“新三样”产品受到采购商的青睐,新能源展区的规模增幅达172%;还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品牌,今年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万列等等。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正不断激发新的机遇,是以创新“硬”实力驱动高质量发展举措所在,为构筑起中国经济未来,迈向新征程的恢宏图卷不断增添笔墨、持续书写精彩。
奔赴目标,信心最关键。前三季度经济有利因素厚积,为接力跑好四季度打下了坚实基础,注入了强劲信心。接下来,锚定全年目标,激发创新活力,更有政策与市场“双向奔赴”,改革与实干“双轮驱动”,“中国号”经济航船才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