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巡宇,问探天河;星辰大海,浩然征途。10月2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胜利出征,飞赴苍穹,中国航天再次硬核前行。
征途在星辰大海,潮涌于壮阔山河。航天事业是综合国力、科技水平的关键体现,也是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荣耀出征,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标志着中国空间站朝着提高长期宜居性和运行效率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太空探索事业新的里程碑,见证着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坚实步伐。
回顾成就,在探索之路上启航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航天事业高度重视、深切关怀,多次与航天员暖心通话、会见参研参试团队,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强调“建设航天强国要靠一代代人接续奋斗”,殷殷寄语、浓浓关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指明方向、增添动力。从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到屈原《天问》、李白“举杯邀明月”的文学想象,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嫦娥”探月工程、地月信息联通“鹊桥”,载人空间站“天宫”、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一个又一个航天记录被刷新,一次又一次关键任务被完成,大国重器相继涌现的背后,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内动力。
奋发有为,在创新之路上再立新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作为当前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航天科技日益成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从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到2022年“神十四”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50多年来,祖国航天事业硕果累累、捷报频频,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这些成就,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印刻着无数航天工作者实干笃行的奋斗痕迹。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人民有志气、有骨气、更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牢牢掌握推动科技发展的战略主动,以自立自强勇攀科技高峰。
接续奋斗,在复兴之路上勇毅前行。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航天事业日益发展壮大、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升过程中孕育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接续攀登科技高峰、建设航天强国,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力量。无论是二度飞天、重返“天宫”的汤洪波,还是曾开过6种战斗机、中国最年轻的飞天航天员唐胜杰,抑或是拥有从坦克驾驶员到空军飞行员、再到航天员“三连跳”经历背景的江新林,“最年轻乘组”的背后,集中体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人才辈出、蹄疾步稳、善作善成。迈向航天强国的壮阔征途,唯有继承和发扬载人航天精神,始终怀揣自力更生的骨气、艰苦奋斗的志气、攻坚克难的豪气、矢志创新突破,方能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谱写新时代航天事业的精彩篇章。 咸宁新闻网
只要心中有梦,只要拼搏奋斗,就能无限圆梦。仰望苍穹,中国航天未来更精彩!每一次叩问太空之旅,既是新任务的开端,也是下一次探索的开始,需要接续奋斗、再写华章。奔赴新的赶考路,我们坚信,中国载人航天必能“飞”得越来越稳、越来越远,开辟更广阔的星海,创造更绚丽的辉煌。
编辑: 谢孟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