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4届亚残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闭幕。无论是以“心相约,梦闪耀”为主题的开幕式,还是以“乘梦飞,再相约”为主题的闭幕式,都展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勇气、坚持和自信,也传递出对残疾人群体的尊重、关爱与支持。尤其是整个开幕式上,一系列动人瞬间将阳光、和谐、自强和关爱的美好意蕴传递到了世界各地,也彰显了残疾人艺术家们的文化和力量之美。
文化和体育能够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开幕式上,一千多名来自中国和亚洲各国的残疾人艺术家,以舞蹈、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残疾人无限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他们的精彩演出让观众感受到残疾人群体的无限魅力,展示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这些艺术家们用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让人们看到了残疾并不能阻挡人们心中的梦想。如参与表演的安吉县同行残疾人艺术团,60多位演员都非科班出身,有的是建筑工人,有的是全职妈妈,他们因为热爱文艺而走到一起。正如艺术团团长柳颖所说:创立艺术团初衷是培养残疾人的爱好和特长,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免费向全县有兴趣的残疾人开展培训,涵盖声乐、舞蹈、朗诵等多个门类,优秀的可以加入艺术团。
尽管安吉县同行残疾人艺术团成立时间不长,还不到10年,但发展很快,且创作的节目曾多次在全国和省级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获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除了艺术团成员自身努力外,还得益于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如针对艺术团演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高、待遇无保障等难题,2016年6月,安吉县残联与安吉县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将同行残疾人艺术团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预设20个艺术团演员公益性岗位,在残疾人保障金列支,重点解决长期无固定工作岗位骨干演员的就业问题。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不仅要提高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让人高兴地看到: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开展文化辅助性助残,或与专业团队合作开展公益助残项目。如通过接触艺术、学习艺术、传播艺术,依托艺术疗愈理念,把更多形式的文艺课程提供给有需要的残疾人。同时,还对文体场所、公共设施、道路、信息系统等进行优化改造,打造残疾人“15分钟文体生活圈”,让他们真切地感知生活的美好。有人说,如果说亚运会体现的是亚洲最强健的体魄,那么亚残运会彰显的则是亚洲最不屈的灵魂。 公司新闻网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残疾人就业更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等地在探索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购买演出服务等措施,把文化与就业紧密结合,实现从文化助残走向文化就业。如有一家基层街道残疾人之家共有在册康复人员31人,平均年龄35岁,他们通过培训学会了手冲咖啡、烘焙、泥塑、绘画等技能,感受到了温暖和快乐,有的还因此找到了就业岗位。无独有偶,北京一些社区依托图书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平台,深入开展残疾人读书交流和文化培训活动,提升残障人群阅读指数,大力营造残疾人“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学习氛围,不断传递书香正能量,让残疾人在读书活动中掌握技能。甚至通过写作爱好者作品分享,互相探讨的方式,提升写作能力,鼓励他们以写作方式展示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还有地方利用文化主播+公众号,搭建才艺展示的舞台,让身怀才艺的残疾人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舞台,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之中,让他们更加自信放飞梦想。 社会评论网
行百里者半九十。让我们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残疾人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多平等的机会和条件。无论是在教育、就业还是社会交流中,我们都应该摒弃偏见,尊重和包容残疾人的多样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美好。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