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7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今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对于进一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东北比较优势,推动东北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黑龙江考察时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经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到“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个过程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推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清晰传递出了党中央将狠抓科技创新,以科技带动产业升级,塑造新竞争优势,夺取发展主导权的决心与信心,释放了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让新时代东北振兴有更大作为。 西安企业网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对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具有创新性变革的生产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培育新兴产业并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亟须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亟须新质生产力护航。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大国重工”的老工业基地,也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基、底蕴和优势。2023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万亿元,同比增长5.8%。再看黑龙江,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上年增长10.6%,达4322个;规上工业企业营收1241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利润总额604亿元,同此增长15%。正是因为东北地区工业体系比较齐全、配套链条相对完善,拥有一批打造“国之重器”的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在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中锤炼出的创新产业体系、创新团队体系等,已经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 海峡两岸网
事实也确实如此,2023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经济增长质提量增,新动能新产业支撑增强。国家正在通过国有企业作为实现技术赶超的关键性力量。辽宁、吉林、黑龙江都是重要产业基地、能源基地、生态保障基地,前三季度,辽宁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92.2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吉林省地区实现生产总值9935.68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0595.9亿元,同比增长2.6%。数据的背后,是东北围绕优势产业、特色资源做文章,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升级。
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新生产方式、新技术和新产业形态,正是破解东北地区固有生产模式和生产结构的核心要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新质生产力在各地迸发新动能的特殊时期,既需要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也要强化品牌塑造,汇聚发展共识。在东北,曾经落后产能、过剩产能来源于传统产能的无序扩张,是不健康、不可持续的生产力发展方式。而调结构,便是化解产能问题的关键。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实现生产力由量到质转型,由重规模扩张到更重内涵发展,实现动能转换。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正当其时。立足资源区位条件,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使命担当,将习近平总书记为东北全面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地区一定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贡献。 南京浦口区新闻网
编辑: 陈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