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定于11月6日至7日在重庆举行。大会将聚焦政府间科技合作、科技人文交流、产业创新发展、科研范式变革、未来医学、开放科学及大数据等议题。
科技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资源。科技创新合作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十年来,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合作格局,结出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果实”。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第五项“推动科技创新”中提出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体现了中国对于加强与共建国家之间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视,未来“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必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向。在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上,中国将与共建国家一道,共同总结科技创新合作的进展和成效,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共同商量推进创新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推动各方继续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自立自强让底气更足。中国日益增强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是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前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上奋力拼搏,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进入以高科技生产制造和自主突破性技术为引领的新发展阶段,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出了更高质量的创新生态系统,从源头和底层解决了大量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产出了更多原创性成果,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不断夯实。同时,中国始终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自身科学繁荣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不断为全人类赋能、为共同发展助力。
开放创新汇合作之力。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在共建国家一共申请公开了6.7万件专利,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6%;3549件“绿色专利”被带到了28个共建国家,为他们带来了新的绿色发展。坦诚相待,真诚合作,让探索未知空间的可能性无限延长。面向未来,中国正积极促进创新要素全球流动,同共建国家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合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行动,共同构建数字技术生态协作网络,推动形成数字技术创新与帮扶的良好发展生态,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
共商共建谋人类福祉。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至9.7%、全球贸易增长1.7%至6.2%、全球收入增长0.7%至2.9%。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建好“减贫之路”“增长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步伐。当下的中国,正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共享科技创新发展成果,与共建国家携手探寻人类社会所面临挑战的解决之道,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为各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实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科技支撑、贡献中国力量。 杭州新闻网
编辑: 陈锐